购书推荐

我们学拼音——2

2008-08-26 浏览量:3068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学用书>一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包小学

3—2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本课共有五部分内容:一是八个声母b p m f d t n l,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及一个相关的词语。图一: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广播的“播”提示b的发音,收音机的形状提示b的形。图二:一个小朋友在上山坡,上坡的“坡”提示p的发音,小男孩手中拿着的扑蝶网的形状提示p的形。图三:两个小朋友在做摸人的游戏,摸人的“摸”提示m的发音,三根柱子和上面的门梁构成的图形提示m的形。图四:老爷爷右手拄着拐杖在看大佛像,大佛的“佛”提示f的发音,拐杖的形状提示f的形。图五:一条大河在流淌,大河的“大”声母提示d的音,河的形状提示d的形。图六:一只可爱的小兔,小兔的“兔”的声母提示t的音,小兔伸平的双手和弯曲的腿构成的图形提示t的形。图七:一个小女孩坐在小凳上,女孩的“女”的声母提示n的音,小凳的形状提示n的形。图八:两棵绿草,绿草的“绿”的声母提示l的音,绿草的茎的形状提示l的形。二是b p m f d t n l的书写格式及笔顺,红色标出的是字母的第一笔。三是要认识的4个生字。四是拼音练习,是以音节ba为例,借助图画和词语教学生掌握音节拼读的方法。五是两道练习题。一是b p m f d t n l和单韵母a o e i u 。

2.教学价值

    这是汉语拼音声母教学的第一课。课文中八幅小的情境图画和八个带有音节的词语是学习b p m f d t n l的载体。图画是紧紧围绕八个声母的发音和形状而设计的,图画设计精巧、明快、适用,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可贵的材料。图画下面的八个词语既是学习b p m f d t n l的载体,又是识字的母体。教学时要遵循教材意图:由图画内容引出词语,借助词语学习字母,同时认识4个生字。b p m f d t n l的发音及音节的拼读方法是本课教学重点。学生第一次进行拼读,要让他们体会到拼音的奥妙和乐趣。文中呈现的拼读示意图有利于指导教师制作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音节后边出现的词语是生活中熟知的,借助词语中“八”“拔”“把”“爸”的音,有利于帮助读准音节的发音,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教学中还要注意发准n l的音及n l与韵母的拼读,想办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b p m f d t n l八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写。

2.学会b p m f 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认识“广”“河”“兔”“草”4个生字。

4.学习观察图画,能说完整的话。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配合学习b p m f d t n l发音的录音带以及图片。

2.  b p m f d t n l的字母卡片;b p m f d t n l与单韵母相拼的卡片。

3.制作本课生字卡片。

(二)教学思路

1.声母教学

(1)复习导入。

    教学声母b p m f d t n l之前,先要复习单韵母的四声,还可以唱一唱声母歌,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教学b p m f d t n l,要多种方法配合,指导学生掌握发音方法。

(2)从图入手。

    弄清图意,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借助“播”“坡”“摸”“佛”的音,读准b p m f;借助“大”“兔”“女”“绿”的音,读准d t n l。

(3)读准声母的发音。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掌握发音方法。实验比较,区别发音。教学b p时,可将薄纸片放在嘴前,比较发音:发b时,纸片基本不动;发p时,纸片有明显的颤动。教学d t时,可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比较发音: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学n l时,可让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

(4)记住声母的形。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与字母相似的部分,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声母像什么。还可以将这些声母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马蹄印子d d d,伞把朝下t t t,一个门洞n n n,小小木棍l l l。”

(5)书写指导。

    弄清楚b p m f d t n l 8个字母的笔画、笔顺,找准每一笔在四线格的位置,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b p两个字母的竖画和右半圆所占的位置不同。

 m的两个“门洞”一样大,第二笔和第三笔的笔画名称叫右弯竖。

 f的横比较短,写在比四线格第二条线略低一点的位置上,f的第一笔“  ”叫左弯竖。

 将d t n与学过的有关字母进行区别,如d—b d—p t—f n—m。

2.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在弄懂图意的基础上,读词认字,丰富拼音教学内容,较好地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本课的四个生字比较常见常用,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够辨认,重点是借助拼音规范语言,也为以后识字打下基础。

3.拼读教学

    本课是教学拼音方法和带四声的声韵相拼音节的起始课,要凭借教材内容,重点教会拼读的方法,可按下面步骤教学。

(1)先引导学生看拼音方法的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推卡片,表示b和a碰在一起就可以拼出ba这个音节来。由此告诉学生:一般来说,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声母在前,韵母在后,还要标上声调符号,标调规则是这样的:有a不放过,没a找o e。

(2)教给学生拼读方法:声母b要读得轻短一些,单韵母a要读得响亮一些,然后把b和a快速连读成音节。可借助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配合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拼音方法。

(3)教师反复示范,学生多多练习。声母b和韵母a的四声相拼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凭借词语中的汉字“八”“拔”“把”“爸”帮助学生准确拼读,真正实现“以识字带拼音,以拼音促识字”,在情景中学拼音又识字的双赢教学。

4.活动提示

(1)“拼一拼”。声母b p m f d t n l和六个单韵母相拼的拼音练习,拼音时,可利用字母卡片或制作表格让学生在小组内反复练习,以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

(2)“连一连”。学生可以先一个一个拼读音节,也可以先一个一个认读汉字,然后再动笔将对应的音节与汉字连起来,这样的练习是将拼音与汉字有机地结合,利用简单的汉字进行准确拼读,降低拼音的难度,从而尽快掌握拼读方法。

5.扩展内容

    以下设计的练习题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拼音方法大有好处,教师可选用。

(1)做游戏“猜一猜”。

    一名同学做手指操(摆出b p m f d t n l的形状)由大家来猜:这是什么声母?

(2)做游戏“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听老师或同学拼读音节,看谁能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声母和韵母,并且摆成音节,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老师说顺口溜的上句,学生找字母卡片接下句。如老师说:“一个伞把”,学生找“t t t”;老师说:“一个门洞”,学生找“n n n”。

(3)做游戏“找朋友”。

    一名同学说字,另一名同学举音节卡片。例如,一名同学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八八八。”另一名同学举起手中的卡片,说:“你的朋友在这里——b (音节要拼出来)”,然后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大家齐读一遍。

(4)拼读音节并口头组词。

b  (铅笔 比较)   p

m (母亲 拇指)    f  

n (女孩 女人)  d (打开 拍打)      

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说,启迪孩子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与内容分配

1.课时安排:3课时。

2.内容分配:第一课时:b p m f及拼读教学;第二课时:d t n l及拼读教学;

第三课时:活动提示。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个别学生对n l发音不准确,教师一定要给予个别指导,更要鼓励这样的学生大胆发音,要告诉其他同学不可取笑这样的同学,要多帮助这样的同学尽快掌握发音方法,一同进步。

    2.在拼读音节时,有的学生有了一些基础,就多让拼读准确的孩子多领读,做示范。同时教师要多关照没有基础的学生,多指导,多鼓励。

    3.在拼读音节的三声时,困难较大,往往是声音下去上不来,读得不到位,不妨让学生打手势配合点头的动作,这样就读得正确了。

相关资料

1.  b p m f d t n l的发音方法

    发b时,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自己冲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发p时,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向外送气,极轻极短,气流较强。发m时,双唇闭拢,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出来,声带颤动。发f时,上齿接触下唇,发音时气流从齿和唇的小缝中摩擦出来。发d时,舌尖抵住上牙床(上齿龈),憋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发t时,发音动作和d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口腔送出的气流比较强。发n时,舌尖顶住上牙床,发音时声带颤动,气流从鼻腔出来。发l时,舌尖顶住上牙床,发音时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b p m的发音部位是上下唇,叫双唇音。f的发音部位是上齿和下唇,叫唇齿音。

    d t n l的发音部位都在舌尖和上齿龈,叫舌尖音。

2.轻声

    “子”在“鸽子”中读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由于它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轻声的调值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来决定的,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轻声音节在拼写时不标调。

3.生字资料

    草:形声字,古文字的草是个象形字,像两棵挺立的小草。草是草本植物的总称,(即草头)演变为草本植物的偏旁部首。汉字中,凡草本植物多有“草头”,如“苗、花、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