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乡村里的大花园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描述的是“我”的家乡村里的大花园中的美丽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赞美与向往。观察细致入微,字里行间充满童趣,多用白描手法,是本文鲜明的写作特点。虽然题目是“乡村里的大花园”,但全文却详尽地描写了菜园的生灵和植物所绽放的勃勃生机,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美丽自由的乡村美景图:里面有飞舞的白蝴蝶、金蜻蜓,满身绒毛的蜜蜂,跳跃着的绿蚂蚱,刚从地里钻出的蚯蚓,不敢从黑暗处飞出的蝙蝠,还有拍一拍都会发响的大树,叫一下就会回答的土地,爬上架的倭瓜,开着花的黄瓜,长上天的玉米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一切都是快乐和自由的。太阳底下,一切事物都是健康的,都是美丽的!课文突出了乡村花园的“大”和原生态的自然之美。
第一、二、三自然段通过描写蜂子、蝴蝶、蜻蜓、蚂蚱的色彩、姿态,让人们感受到花园的色彩斑斓的灿烂之美和热闹非凡的自由生机;第四自然段描写园中光芒四射的太阳,让人联想到花园的健康之美;第五自然段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花园的自由之美,结尾借天空的湛蓝悠远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无尽向往。
编选本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学会细致观察,具体描写事物。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和对名家名篇的质疑与探究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读准并理解“勇敢、绒毛、蚂蚱、健康、随意、谎花、明晃晃、光芒四射”等词语。会写“相似、怎么、生活、结果、睡醒、团圆、光亮”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由”的含义。
4.“读、悟、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习惯。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萧红作品集。
2.学生:识字卡片、字典、亲历农家花园或菜园的照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本课要求认识9个字。要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汇报、交流、互帮互学互评互查互测的途径,落实会认的字在音形义上的特点。
(2)字音重点:“蚱”“绒”是翘舌音,“则”“怎”是平舌音。
(3)注意字形:重点落实“敢”右边是反文,不是“文”;“绒”的右边是“戎”,不是“成”;“醒”的左边是“酉”,不是“西”。
(4)字义主要通过组词、扩词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给生字分类、给生字找朋友等方式自主探究识字的方法。
(5)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10个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居多,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大小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要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似”“睡”“活”“结”要写得左窄右宽,“则”“敢”“醒”要写得左右均衡。“怎”“亮”是上下结构的字,“怎”注意“心”要写得扁一点,写在横中线下方,“亮”的“冖”要写在横中线上。
2.朗读指导
课文的语言自然流畅,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范读、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乡村大花园”五彩斑斓的色彩美,活灵活现的生灵。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为朗读指导重点。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太阳,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如:“特大的”“特别”“亮”“钻”“飞”。要让学生在读的时候联想到花园的健康之美。第五自然段,突出了花园的自由之美,开头的排比句要读得渐强。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自然,把这些生物“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自由读出来,并读出节奏感。也可以边朗读边伴有动作。
背诵第五自然段可以结合课后“背一背,议一议”中的(1)进行。让学生发现背诵的技巧和规律,要在课堂上有所体现。
3.活动提示
(1)“读一读”。可用“勇敢、绒毛、健康、愿意”等词语进行说话练习。既练习了读音,又学习了运用。
(2)“写一写”。这是对会写的字的复现和扩展。要求学生写得认真,写得正确。
(3)“读一读,说一说”。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训练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背一背,议一议”。可在理解课文时进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用心读书上。
(5)“品味词句”。本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读书积累,学会思考联想的途径和方法。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实践,也可作为自选作业。
4.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生字的预习与检测要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避免低效的重复强化。检查读文,既可随文识字,又可顺应学生情况适时点拨。
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不能放手不管。可以通过填空让学生发现问题。如:花园里有( ),没有( ),你想问什么( )也可以让学生画出读不透的语句,将其转化为问题;教师要善于梳理和升华问题,进而引发学生读书与思考,形成生生互动的局面。
相关资料
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女作家。著有中篇小说《生死场》,被鲁迅作序编入《奴隶》丛书,是文学界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曾引起文坛轰动。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小说《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萧红写景尤善用细笔素描,清新淡雅,充满真诚,寓于诗意,体现出作者对生命感受的细腻与敏锐。本课文节选自《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