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我爱我的祖国——2 七子之歌——澳门

2008-11-21 浏览量:5197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包小学

8—2七子之歌——澳门

教材分析

    这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之一。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做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乳”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相关的资料、图片,歌曲录音带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本课生字不是太多,可根据不同生字的特点进行学习。

澳:形声字,从水,表水面。本义是崖岸靠水的一面向内弯曲的部分。

姓:形声字,古代母系氏族都从母姓,故从女。

寐:形声字,从“宀”,从“爿”(床的初文),表睡觉的环境。本义是睡觉。

乳:会意字,母亲抱子喂奶,乳字本义为生子养育。

(2)写字指导

港”的右下角为“巳”。“魂”的右半部为“鬼”,不要丢掉“厶”。

2.阅读指导

    本课所讲述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意。因此课前要提前一段时间布置搜集资料的作业,课上专门拿出一部分教学时间进行交流,然后再进行教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文中“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一句学生可能较难理解,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关于殖民者抢掠澳门的资源与财富、欺压澳门人民以及澳门人民反抗斗争的资料,在这强烈的对比中促使学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朗读、背诵

    要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以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的怀抱的强烈情感的诗歌,适宜于朗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就是课文中的“我们”,身临其境地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人的强烈情感,把丰富的感情读出来。朗读时,指导学生反复揣摩诗句的含义,读出感情的变化。为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安排配乐朗读等。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分为两个层次,把会读的和会写的分开,读的要注意读准,写的要注意书写正确、美观。在做练习的时候可以先请学生读一读,然后进行检查,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好,再请同学动笔写一写,看谁写得工整漂亮。

(2)“做一做”。本题是结合课文进行的相关拓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可以进行一个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把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要先进行分组,说说小组的任务和活动方向,然后开始查找与澳门相关的资料并积极交流。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5.课时安排:2课时。

相关资料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期间,闻一多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澳门》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的怀抱的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澳门》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被谱成歌曲,作为1999年12月20日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歌广为传唱。

    妈港:澳门的别称。因此地有阿妈神庙,故称阿妈港为妈港。外国称澳门为Macao,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