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日月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清晨薄雾中日月潭朦胧的景色。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晴天的中午和阴雨天气的景色。第五自然段概括全文,讲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我国领土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蒙、约”。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注意纠正字音的生字:附、蒙。
要注意区分的字形:
①“晨”与“辰”的区别。
②“蒙”字的第六笔是一小短横,不要丢掉。
③“碧”字用猜字谜记住。“王师傅和白师傅一同坐在石头上。”
2.阅读指导
本课有些词句,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中的实际理解。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山古迹”中的“群山环绕”,是说日月潭四周有许多的山,被群山包围起来。“名山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后一个词语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可作必要的讲解和举例。
“天边的星辰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倒映”的现象学生都看见过,不难理解。较难理解的是为什么“隐隐约约”地倒映,这里应联系上句,让学生想想“湖面上还飘着薄薄的雾”,这时天边的星辰和山上的灯光又那么的远,映到水里能是很清楚的吗?“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句写日月潭中午下雨时一片朦胧的景色。“朦胧”是模糊不清的意思。景物为什么显得模糊不清呢?要引导学生联系前句“下起蒙蒙细雨”和“披上轻纱”,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就容易理解了。“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3.朗读、背诵
(1)提高朗读的有效性。
朗读这篇课文要像作者一样怀着一颗无限热爱祖国山河之心,抒发对日月潭由衷赞美之情。朗读语句的同时,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之美。
(2)抓住景物特点读。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介绍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朗读时,要表达出名字是根据它的特点起的,必须突出它的形状特点。
第三、四自然段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朗读时,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如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读的声音轻一点、慢一点。第二句要把“星辰”和“灯光”读清晰,使人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景物,然后突出星辰和灯光倒映的特点“隐隐约约”,语调虚一点、慢一点。读出模糊不清、时隐时现的特点。
(3)读中对比,突出景物的不同特点。第四自然段,写日月潭中午的两种不同的景象。两相对比,突出景象的变化的美。朗读应把不同的意境表达出来。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不懂的词语查词典”。本题是积累语言的训练,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积累。活动时请学生自己读一读,在小组内讲一讲词语的意思,讨论一下,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应当怎样解决,一般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最后自由选择几个词语练习说话。
(2)“读一读,想一想”。本题是延伸课文内容和情感的说话训练。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等,经过整理,把自己眼中的祖国向同学们介绍。注意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5.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课描写的日月潭景色很美,如能收集到日月潭的图片或影视资料为学生播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中所描写的美丽意境。可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引用文中的词句为其配音,也是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变为自己语言的一个好办法。另外,教师要了解台湾的历史,以便学生提问,教师可以适时给学生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相关资料
台湾: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我国的第一大岛。岛上的三分之二为山地。台湾山脉纵贯南北,玉山及阿里山在山脉的西侧,日月潭是这两座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形成的。那里除了日月潭,还有阿里山等著名风景。
表达 信的旅行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写信。同时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信。
教学建议
1.先引导学生观察,看看别人的信是怎么写的,了解写信的一般格式。写信的格式一般由五部分组成: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称呼要写在第一行的顶格,表示尊重,结尾后面用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结尾表示敬意、祝愿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或您)”,具体内容再另起一行顶格写[“祝你(您)”可接在主要内容后面]。
署名要写在正文的右下方,表示尊敬。
日期应写在署名的下一行右下角。
2.写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收信人地址要写全称,不能写简称。填好邮政编码。
(2)字体要用正楷,字迹清楚,用钢笔或毛笔,不能用铅笔,不能用红墨水写信或信封。
(3)挂号信或包裹,在写信人地址下面一定要写上寄信人姓名,以便无人收领时退给寄信人。
(4)收信人后面要写上“同志”“先生”“父亲”“兄”等称呼。
3.观察后,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要注意指导。
4.本次训练要注意学以致用,因此可让学生选择亲友、教师或同学,真正写一封信并亲自邮寄出去。
5.可以展开讨论,现在是信息化社会,网络、手机等的广泛运用,我们还需要写信吗?让学生明白写信有手机、网络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策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防止枯燥说教。选择语言生动、内容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信,作为指导的范文。避免生硬的灌输。
2.写信指导注意从内容入手,学生要有一个真正的倾诉对象,这样才会较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不仅使正文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而且,可以使学生恰当地使用好称呼,写好结尾的祝愿话。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确定一位真正想倾诉的人。
相关资料
写信妙诀
开头顶格写称呼,称呼后面冒号出。
另起一行写正文,问候语言不可无。
正文叙事分层写,每事一层(段)写清楚。
正文后面写祝语,“此致”“敬礼”各有处。
“此致”另起空两格,下行“敬礼”顶格处。
右下部位写姓名,名下一行日期注。
信封样式有两种,一种横来一种竖。
两式信封有其同,收信人名都居中。
收信地址是关键,竖右横上不可误。
发信地址正相反,竖左横下无反顾。
格式写对是初步,还要多练与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