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课文以一幅图为载体引出4个复韵母。图画中,“唱歌”的“唱”提示“ang”的音,“风筝”的“筝”提示“eng”的音,“夜莺”的“莺”提示“ing”的音,“钟表”的“钟”提示“ong”的音。情境图下方是四个词语,通过反复练读可以巩固所学韵母的发音,同时学会“中”和“共”2个生字。
2.教学价值
本课教材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一幅情境图,四个复韵母,一个整体认读音节,四个词语,一个四线格条和一张识字表,还有十道课后练习题。本课的情境图宁静传神:小朋友托腮坐在窗前读书,屋内十分安静,只有钟表在滴答滴答不停走动,窗外夜色正浓,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夜莺放声歌唱,好像在提醒屋内的小朋友:天黑了,快休息吧……充分使用情境图,通过观察图中的景物,想象图画传递的意思,进而完整、准确地把看到的、想到的表达清楚,是这课不可多得的训练要点。
这课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教会或是引导学生发现—ng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并学4个后鼻韵母的发音,记住字形,能够正确拼读带有这4个复韵母的音节。除此以外,学会“ying”这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并记住字形,也是本课教学价值的体现。还有5个生字的学习也不容忽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ng eng ing ong和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带有ang eng ing ong的词语,认识5个生字,了解“中”字的字理演变。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韵母、音节及生字卡片。
2.四线格小黑板。
(二)教学思路
1.复习旧知
2.认读韵母
看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交流中引导孩子关注天上的月亮,借助“亮”的读音学习复韵母“ang”的发音,着重指导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最后观察“ang”的组成,简单讲解—ng的发音部位和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连读法试读,总结发音要领。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发“eng”和“ong”的音。
3.看图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5个。其中“中”是指事字,“中”代表一种古代的旌旗。甲骨文和金文的“中”,像一个旗杆有上下两面旗帜,两面旗帜中间绑着一块木头,为了使旗杆更加坚固,这个木块就叫“中”,所以“中”的本义为当中、中间、中部;“丰、共”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丰”字像一棵生长旺盛的植物。本义为草木茂盛。“唱”是形声字。这些汉字中,“唱、中”是翘舌音,教学中应强调读正确。
4.韵母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复韵母书写时三个字母写得要紧凑,间隔不要过大。三个复韵母都写在中格,g的竖左弯占半格。
5.活动提示
本课后的活动提示应是教师帮助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的整合与提高的过程,其中有几道题目值得关注:
(1)“玩一玩”。学习了这么多的声母、韵母,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自己来创编“身体字母操”。教师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合作,可以利用课堂、课间、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举行一个“身体字母操”比赛。
(2)“拼读”。这道题由字扩词到扩句,并与汉语拼音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操作此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要求既要把拼音读准,又要把字词句读得正确,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好。完成了这一组训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所会的生字进行这一类比赛,书写好,并择优展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汉语拼音。
(3)“把汉字与音节连起来”。结合画面,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能不能自己创编一个小故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认读音节及韵母,并进行连线。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个情境拓展此类练习,请同学自己出音节、韵母,然后扮演小蚂蚁回家,这样一来,韵母与音节的训练就不会脱节,活学活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读一读”。这是一首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的儿歌(十二月菜)。它根据儿童在生活中常看到的、品尝到的蔬菜的生长特点与一年的十二个月份交织起来,既富有童趣又有丰厚的知识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还可以采用拍手读、提示读(如:一月——菠菜刚发青)、小组接龙读等多种方式练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来介绍一下十二月菜中自己知道的菜,在授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图书、上网等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适时帮助加以解析。而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这儿现在都有什么菜,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互通有无,激发学生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情致,发展学生的语言,帮助学生从汉语拼音与阅读的联系中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作用。
(5)“读一读”。十二生肖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这个练习是以邮票的形式呈现十二种动物的,更增添了学生看音读字的兴趣。
(6)汉语拼音教学整合。(字母表)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字母表,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也可在教学活动中化整为零,将声母23个、韵母35个(其中包括标注红色的韵母)、整体认读音节16个制成字母卡片,随读随用,采取小组内互考字母、同桌声韵组合拼读、看音说字、边读边写、抽读等多种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游戏形式来加强对字母的记忆、掌握。
(三)课时安排与内容分配
1.课时安排:5~6课时。
2.内容分配:情境识字与复韵母的认读放在前两课时;写复韵母与书后练习放在后四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一课的练习是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有一些学生会暴露出学习汉语拼音的弱势,如:没有注意到声母与韵母相拼时的变化jue(€サ袅降悖蝗词倍艚?母;把相近的字母混淆(ei ie);标注声调时出现错误(h€鵬)……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应帮助学生找症结所在,并要循循善诱,促动学生自己积极想办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正可谓“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
相关资料
1.十二月菜。
羊角葱:
羊角葱又叫发芽葱。大葱秋天不收获,露地越冬,春天地表刚化冻就开始萌发,从刚长出1~2片新叶到发出嫩薹,可随时上市。因刚发芽就上市故叫做发芽葱,又因刚发出的新叶形似羊角,所以又叫羊角葱。
芹菜:
芹菜为伞形科草本植物旱芹的茎叶。
芹菜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据现代科学化验,芹菜含有芫荽(即芫茜)甙、甘露醇、5微烟酸、挥发油等化学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有促进鱼、肉消化作用,可治疗高血压,患高血压者常吃芹菜可降压。因芹菜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经常食用可预防大肠癌。
2.十二生肖的来历:
我国古代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兔:清晨5~7时(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唯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撒尿最勤,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冈,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