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山中行——1 鹿柴

2008-11-21 浏览量:3650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包小学

7.山中行

[板块说明]

    本板块有2首五言古诗、1首五言古诗积累和1篇表达。3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们所表达的感情不同。《鹿柴》是一首写景的诗,山林的幽静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人与景的和谐、安详之情;《寻隐者不遇》讲述了一件事情,作者的心情几经变化,希望和失望在简洁的对话中流露出来,耐读耐品;《江雪》借景言志,表达作者的坚持之志。

    3首古诗语言简洁,内容和情感却较丰富,教学中不宜讲解过多和过深,要以读为主,通过读,借助语言产生想象,让头脑中出现一幅幅活的画面,帮助感悟诗句,做到由言及情,自然生发出感情,获得认识,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古诗的背诵和积累。

    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多读还要让学生注意借助其他方法,读懂诗的意思,如书中的注释,书后的讨论交流,查找工具书等,逐渐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

本板块教学建议用4~5课时完成。

7—1鹿柴

教材分析

   《鹿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五言组诗《辋川集》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是在幽静的山林里,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在说话。阳光通过密密的丛林,照射在青苔上。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及诗人与自然十分亲近,融为一体的感觉。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

2.会写4个字。

3.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词语卡片。

2.有条件的地方准备录音带,与诗意相配的录像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会写4个字。教学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复习,然后再进行书写指导。本课的4个字笔画较多,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再动笔书写。“返”字中“反”的捺变点,“复”中间是“日”,里边是一横。

2.阅读指导

(1)注意多读,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注意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尽量让学生自己感悟,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不要串讲。

(3)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从而感受诗中的意境美。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还可以借助音乐、画面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到诗中描写的情景之中。

3.朗读、背诵

(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诗的意境,体会情感,感受语言。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读表达情感,提高读的能力。这首诗,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2)教师还可以提供几首古代诗人描写山林的诗,以诗解诗,让学生在朗读多首诗的基础上体会山林幽静空旷之美。

4.活动提示

讨论交流”。这项活动安排有三个目的:

    第一,提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些词句中有的和学生常用的词意思不一样,如“但”;还有的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如“空山不见人”。

    第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可以针对这些词语进行交流,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谈一谈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再进行交流。

5.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体会这首诗的意境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要注意理解诗意和多读感悟结合,引导学生去体会。如第一、二句教学,应让学生知道这两句诗写的是:“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却听见人的说话声。”之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想这个情景,最后通过读表达出来,读时要注意声音轻些,以突出“静”的感觉。

相关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是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诗人,工书画,通韵律,“诗中有画”,意境清幽,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孟浩然齐名。又精通佛理,以禅悟诗,意象超然。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别墅,并著有《辋川集》,共20首,《鹿柴》为其中之一。

    空山”二句:空山里见不到人的踪影,却传来说话的声音。

    返景”二句:西斜的夕阳返照深林,余光洒落在青青的苔径上。“返景”,景通“影”,日光的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