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喜爱音乐的白鲸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一群白鲸游到北极的楚克奇海后遇到了寒流,回家的路被冰层堵住。人们用破冰船开出一条道路,但白鲸不敢游过去。一名船员用播放音乐的方法,使白鲸最后得救了。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喜爱和帮助。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是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懂得我们要爱护动物,人类和动物应该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3.能复述课文内容,学习续编故事。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关注字的读音
“召”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区”字是多音字,也读“”,是中国人的一个姓氏,在南方地区比较常见。“召、政、试、赏”是翘舌音。
(2)关注字形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字形。“够、股、拼、政、府、挤、试、欣、赏”是形声字,让学生根据这种字表音表义的方法记字形,提高识字的效率。
根据会意字的特点记字。“困、克、召”都是会意字,其中“困”还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困”字,是远古时代柴扉的象形描写,“口”像柴门的四框,其中“木”字则表示树枝或荆棘之类的东西,用于阻挡他人的进入。上古先人最早创制的门就是“困”。他们白天外出谋食充饥,夜晚回到穴室中睡觉,用“困”封住门洞,阻挡野兽侵入,因而方言至今仍称睡觉为“困”。甲骨文中的“克”,下部是一个突出头部和肚子的兽体,上面则是一个表示击穿头颅的石块之形。因此这个字引申为“克敌制胜”。甲骨文中的“召”字,上部形同人的图形来自古代的匕首,下部的“口”,表示呼唤他人享用食物的意思,召唤一词,缘于此义。
(3)写字指导
“够”字,学生往往把字写颠倒,可以这样记:一句话说多了就是“够”,帮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左右顺序;“区”字先写横,最后一笔是竖折,带“三框儿”的字顺序都这样写。
2.阅读指导
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先是猎人和村民营救,由于冰冻得很快,没有办法,他们只得向政府求救,然后政府派来直升机和破冰船,但是白鲸害怕破冰船不肯走,最后一个船员想起白鲸喜欢听音乐,就播放古典音乐,使白鲸顺利得救。
要注意落实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这一训练要点进行。如:“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它们绝望地叫起来。”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懂“拼命、撞、绝望”三个词语的意思,结合对词语的准确理解,才能体会出白鲸身陷绝境的那种无奈和绝望。然后,把自己理解到的内容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理解和感悟相结合。
3.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在指导朗读时建议采用配乐的方式进行,更能吻合故事的内容,音乐尽量按课文的提示,选用舒缓的古典音乐。前三个自然段在朗读时,要读出白鲸的顽皮和高兴的劲头;遇到寒流后,要读出绝望、无助的感情;人们抢救时,要读出紧张的气氛;最后白鲸得救时,人们长出了一口气,语调应变得喜悦和轻松。
播放音乐使白鲸得救是重点理解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鲸鱼听到音乐后会怎样想呢?可以让学生扮成鲸鱼的角色去体验,把自己放到课文的情境中使朗读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累词语。通过自读、齐读的形式来完成。其中像“正巧”这个词语,有些学生理解时可能有困难,可以通过让学生说一句话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大多数是要求会写的字,可以让学生抄写词语。
(2)“议一议,说一说”。目的是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如前面所述,理清顺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白鲸获救的过程。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是中年级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加强对复述的指导,除了熟读课文之外,还要在理清课文思路上进行有效指导。
编故事是让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让孩子尽情地想,大胆地想,不要限制孩子的创作灵感。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前后说得通就可以了,然后在全班交流,对想法奇特新颖的故事要大加肯定,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想象。
(3)“小资料”。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含量用于积累。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师对鲸鱼的知识要有充分的准备,如鲸鱼有哪些种类,白鲸的特点是什么,鲸鱼大部分生活在哪些地方等等。
相关资料
1.鲸是鱼吗?
一般的鱼类在水中是靠鳃来呼吸的,而鲸是用肺来呼吸的,每隔一段时间,鲸都要浮出水面来换气。一般的鱼类是卵生的,把卵产在水里,再慢慢变成小鱼。鲸是胎生的,小鲸直接从母体生出来,靠吸吮母亲的乳汁生活。这些都说明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鲸鱼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习惯叫法。
2.字理图
困像把柴(木)捆起来。捆的本字。
召像召唤人。从口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