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于是我吉林市初中语文作为吉林省实验区在2000年秋季部分学校开始使用省版课改教材。2001年国家教育部又制订了《语文课程标准》,省版初中语文教材又进一步修订,我市区各校于2001年8月至2004年7月,参加了吉林省教育学院立项的“省编课改教材实验”。在实验中,我们狠抓师培建设,采用培训会的方式,积极实验。我们每一学期举办三次培训会,每次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的1人,说课的3~5人,作课的2~3节。四年来,我们推出了新人100余人,获省优质课有130人次。
我们所做的工作,受到了省学院领导的重视和认可。他们多次到我地区视察、指导,为我地区的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省课改实验提供了宝贵经验,引领了全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为“龙头”。
现将工作情况综述如下:
一、狠抓师培建设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全员培训
要求参加实验的老师,要全员培训,不参加培训不得上岗,目的在于加深对新课标再认识,对新教材再解读,对新教法再研究;并吸取外地外校典型经验,针对本市课改工作,不断反思、借鉴,从而提升每位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思想、业务整体综合素质,进一步推进我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过程和内容
培训分七个层面:
1、通识讲座
聘请吉林省教育学院院长、主编张翼健先生、副主编田泉、各册主编毓明笠、刘华讲学,内容: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再解读、再认识
通过对新一轮课改的背景、特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教师观、评价体系、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九个问题的讲座、报告,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对课改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明确目的与目标,研究方式与方法,突出更新与创新。
(2)《初中语文新教材》的介绍与使用建议
通过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使用建议等内容的介绍、阐述,使教师更加了解教材的个性,掌握体例、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2、进行课题实验
课题实验,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又一突破口,它能迫使语文教师去思考、探索,能够有意识地去把握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狠抓了课题实验的立项、研究、结题工作。四年来,我们结题的课题如下:
(1)三十中 姜海平 “在浯文教育中培养责任感”
(2)九 中 刘思飞 “以熏陶感染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3)毓文东校 米春梅 “拓宽语文教育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四 中 王 琳 “中学生个性心理因素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对比研究”
(5)十六中 唐俊龙 “语文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育现代化研究”
(6)松花江中学 王邦阁 “名作阅读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语文课改实验的典型经验交流
(1)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此内容由松花江中学的王玉梅校长作报告。介绍他们学校在参加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认识与做法,如何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与学良性循环,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谈语文教学中课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此内容由我市课改先进校的先进个人三十中的姜海平老师作交流。介绍他们学校在开发课程资源,构建校本课程过程中所做的几点尝试:一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二是关注学生发展,开发校本教材,构建校本课程;三是自办图书角,建构条件性课程资源;四是利用电教手段上课,充分利用电教课程资源;五是开展文学社团实践活动,开发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通过介绍交流,使与会者体会到生活无处不语文,生活处处皆课堂,激励他们寻源头活水,育芬芳桃李。
(3)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与专业能力
此内容由二十九中的市劳模、省新秀钟梅老师谈体会。在课改新形势下,老师要有高尚师德,严谨学风;要有专业能力,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自我充电;要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富于创新。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知识分子,最后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4、谈走出课改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此内容由我院中学部的语文教研员杨文杰老师主讲。是针对新形势下,在课改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模糊认识、错误观念、偏激的教学行为而提出的四个误区:
一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应走出重“创新”轻“双基”的误区,做到“创新”与“双基”协调发展。
二是在思维方式的训练上,应走出重“发散”的误区,实现“发散”与“聚合”的整合。
三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走出一味“叫好”的误区,做到呵护、激趣与纠偏、提质并重。
四是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应走出无原则地“放任”“迁就”的误区,实现理解、尊重与严格要求的融合。
希望能引导老师步人正轨,勿忽左忽右,勿本末倒置,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健康地良性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5、出示不同类型的研究课,研讨关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
(1)讲读课
(2)阅读课
(3)课外篇
(4)作文课
(5)综合实践课
出示不同课型,目的是在于研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学生的不同处理方法。同时,也是在引导教师要继承传统教学中好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追求新意,突出个性。在研讨的过程中,注意调动与会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勇于参与,在互动中,开拓视野,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为走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6、成功地多次举办吉林实验地区教学观摩课
对于语文教师来讲,除了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外,观摩课是最直观、最便捷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方法之一。2003年~2004年,我们先后举办了吉林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观摩课。分别是《绿色的太阳》、《离太阳最近的树》、《报秋》、《杨柳》等。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地区一流的教学能手,他们的课经过了反复的锤炼和加工,代表了我地区的最高水平,体现着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思维,产生了轰动效应,与会者赞不绝口。
7、参加“全国汉语文现代化教学与信息应用研讨会”
2003年11月,我们参加了在珠海举办的“全国汉语文现代化教学与信息应用研讨会”,我们带去的参赛课件有8人获奖。其中,九中的窦志刚的课件《愚公移山》在大会上演示,受到专家好评,这标志着我地区语文学科现代化教学与信息应用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培训效果
每次培训因为统一领导,各校通力合作,为我们教研员——培训会主持者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于是我们充分发挥了作用,可以静心去布局设计,精心去组织主持,专心去研究探讨,与会人员一致反映培训效果良好,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明确了方向,解决了一些困惑,提升了理论水平,增强了自信力。
三、培训建议
在新一轮课改实验过程中,我们已欣喜看到它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但是如同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因此,今后的路更长,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呈现的会越多,接触的会是实质性的问题,因此,只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培训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对校长级的领导给予养料,发挥他们的作用,挖掘他们的潜力,对教学大投入,提升他们所在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