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海的故事
[板块说明]
大海美丽、壮阔、雄浑,有时沉静,有时凶猛,变化之中,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展示着无穷的魅力。本板块以海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1个综合学习活动。4篇课文通过不同的体裁和作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从海面到海底的不同特点,让生活在北方的孩子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大海。
《海浪》是一首现代诗,表达了海带给家人的乐趣和鼓舞;《读海》表达了作者对神秘的大海的向往和热爱。《我家门前的海》是一篇散文,将人、海、天融为一体,以孩童的心态看海、想海。《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两首诗和散文短小精巧,语言和表达视角新颖,传递着作者对海的喜爱并较容易地唤起读者对海的向往和喜爱。作者对海的表现没有仅停留在视觉上,而是由表及里,讲述了大海的深沉与坚强有力,引导读者感受大海的精神与魅力。对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来说,理解本板块课文表达的内容是较困难的,同时,本板块课文语言优美、流畅,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同时辅以必要的演示资料,通过读、看、听、想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积累语言,完成教学目标。
本板块教学建议用13~14课时完成。
6—1海 浪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写海浪给一家人带来的乐趣,以及大海给人的鼓舞。文章语言朴实,多用白描而极少修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写了爸爸将海浪装进录音机;妈妈将海浪装进软片里;“我”将海浪装进黝黑的身体,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这首现代诗,诗人运用了“阶梯式”的排列格式,把爸爸、妈妈和“我”对大海的爱,“我”以海的气魄塑造自己的品格,都写得很清楚。内容简明、活泼,利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
学习本首诗,可以按照“从读入手,自由理解,点拨品味,熟读成诵”的过程来进行。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海浪给人的启示,从而理解坚毅的目光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教学目标
1.能感受爸爸、妈妈和“我”对大海的爱,以及海的气魄塑造了“我”的品格。
2.朗读、背诵诗歌。
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
4.用配乐朗读的方式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字理识字挂图,朗读课文配乐磁带,大海的图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教学这课生字时,可采用猜字谜、字理识字等方法。教师可先组织学生通过范读、领读、借助拼音读等形式将诗歌熟读成诵,之后根据猜字谜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其中“鼓”通过字理识字方法进行识记。
(2)写字指导
1先观察并认清字形。
2重点指导难写字“奔”“鼓”。
3按字形分类指导,如先指导独体字,再写左右结构的字,以便学生掌握不同结构字的书写规律。
2.阅读指导
(1)重点词
可通过读文、查字典理解词语“深沉”“坚毅”“无穷无尽”。
(2)重点句
“还有着坚毅的目光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个重点句主要是说大海给人心灵的启示。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讨论讨论:大海为什么使“我”有着坚毅的目光和无穷无尽的精力?教师可做适当点拨。
3.朗读、背诵
这是一首富有感情的小诗。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情趣,语调中充满对大海的喜爱之情。可让学生看着大海壮美的图画,伴着音乐朗读。
(1)突出范读
教师用自己的深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创设情境
播放海浪的音乐,让学生伴着音乐朗读,仿佛置身于大海边,内心感受着大海的美丽。
(3)品味语言
诵读积累,当堂熟读背诵。结合上下文重点品味“装进”所引出的不同人物对大海的关注点。
4.活动提示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意识和阅读课文的乐趣。先请学生读读词语,背背词语,之后再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笔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最后再进行摘抄。
(2)“写一写”。目的是巩固所学的词语。先请同学读一读,之后找出难写的词,教师重点指导。
(3)“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这道题中介绍了理解词语的3种方法。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3种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能力。活动时先让学生读读加点的词语,之后小组内研究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理解词义。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学生对“坚毅、黝黑、深沉”等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