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美丽的山村——4 窗外

2008-11-21 浏览量:2941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包小学

4—4窗 外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从前窗外四季美景的追忆,表达了对古朴美丽的乡村和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照应,突出对乡村的爱恋之情。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窗外四季的特点。春天,抓住“农民”“水牛”“草叶”“泥土”“鸟声”来描写;夏天,抓住“小溪”“孩子”“萤火虫”等来描写;秋天,抓住“丰收的场面”来描写;冬天,抓住“母鸡”“公鸡”来描写。细致有序的观察、准确生动的刻画、细腻真挚的感情是本文的表达技巧。

    编选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真切感受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与未来。

    2.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抹”。理解“无拘无束、嬉戏、啄食、高楼林立”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配乐磁带、乡村四季图片或声像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不多,可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然后有重点地指导读音。如“抹”是多音字,“抹”在课文中读“”,还有一个音是“”,如“抹布、抹脸”,另一个音是“”,如“转弯抹角”。

(2)注意生字的归类识记,运用形声字规律掌握“抹”“暮”“拘”“朴”等字的音形义联系。

(3)写字指导

    重点是指导“稻”的笔顺。“候”不要少一竖。字形上易混字:候—侯、常—党、拘—枸。

2.朗读指导

(1)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乡村四季美景的段落,仔细阅读,抓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教材中描写的画面。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通过积累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师可以借助配乐朗读、播放电视散文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愿望和兴趣这是一篇语句优美、节奏舒缓、情感深沉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的思念和回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和段落练习背诵,可以想象情景背诵,可以看着插图背诵,还可以抓住段中的重点词语背诵。

3.活动提示

(1)“读课文,想象涂色”。本题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画面进行涂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学生涂得只要合理,不要求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涂完后,展示交流。

(2)“读一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准这些词语,可以采用同桌读、小组读、领读等方式熟读这些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这些词语。

(3)“问一问”。可以在精读课文时为学生质疑和联想提供思路,也可作为课后拓展探究交流的话题。

(4)“从文中摘抄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可以在精读课文时进行。抄写时注意字要写得工整、美观。

4.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学生通过精读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感情基调的把握会有困难,教师要适时示范、点拨,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以鼓励帮助为主。

    鼓励学生质疑、积累优美语句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春天”这一段为例,通过填表格的形式给学生学习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精读,汇报交流。

表达 养花趣事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通过养花而对学生进行的表达训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板块的全部内容之后,通过自己动手养花或者留心观察周围人是如何养花的,再和别人进行交流、表达养花过程中的趣事。这次表达共分为四部分:养花实践、认真观察、大胆想象和综合交流。

    在这次表达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养花、观察花,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把养花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与别人共同分享。也可以观察别人是怎样养花的,把每次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果没有条件养花的同学,也可以把自己认识、了解的花介绍一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植物的思想感情。

2.学生通过观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养花中的趣事。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养花,或观察别人养花,并做记录。

(二)教学过程

1.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同学们观察过不少花,也自己亲手养过很多花,可是如果让大家动笔写“养花趣事”,有的同学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了,怎么办呢?首先要进行观察筛选,然后思考:自己最喜欢养哪一种花?为什么喜欢养这种花?在养花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头脑中积累了一定的素材,表达交流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抓住要点,叙述有序

    题目要求写“养花趣事”,这就告诉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完成这次表达,一是要将自己养花的过程和大家进行交流,即“我和花儿交朋友”,这仅仅是开始;最重要的是要把养花过程中所发生的趣事汇报给大家,和大家共同交流体会,即“留心周围的事物”;三是要求把自己养花的收获以报告形式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条理清晰,最好能体现出个人的特色。

    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说一说自己养花过程中的趣事,也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落实成“报告”的形式。

3.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在本次表达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所要描述的对象,而要对描述的重点进行引导:即所要描述的是养花过程中的趣事而不单单是交流养花的过程。(1)在表达观察养花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主要特点。观察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观察中的想象,可以补充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尤其在养花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大胆想象,会使学生的表达妙趣横生,表达时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从种子到胚芽,从胚芽到幼苗,从幼苗到小苗,再从小苗到成熟的植株,这是一个漫长的观察和等待的过程,要引导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来体会成长的快乐,体验到“花儿都是有感情的”。(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趣”字,如为了小苗早点长高,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盼着种子早日发芽,一天去花盆边上看上无数次等。(3)学会把自己观察到的过程和事物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可以依照提供的两份材料进行书写,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