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家——3 小动物的家

2008-09-06 浏览量:8414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学用书>一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包小学

6—3 小动物的家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在美丽的秋天里,树叶纷纷地飘落下来,小动物们把树叶当成大自然送给它们的礼物。小虫把它当做房子,蚂蚁把它当做小船,小鱼把它当做小雨伞,小燕子则把它当成了秋婆婆的来信,描绘了小动物们在大自然中快乐生活的情景。

    全文语言优美、轻快、活泼,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课文的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秋天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用词丰富、准确、生动。如“晴朗”“辽阔”“满山”三个词写出了天空、田野、枫叶的特点,三个表示颜色的重叠词“碧蓝碧蓝”“金黄金黄”“火红火红”则进一步地写出了天空、田野、枫叶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为后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难怪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那么快乐。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句式有些类似,每一段都是先写明了树叶落在了哪里,接着写明了小动物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几个描写小动物动作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动物的顽皮、可爱及它们喜悦的心情!结尾的一句话写出了大自然是小动物的家,是大自然给予了小动物这么多的快乐。结尾的这句话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2.教学价值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借助这一语境积累语言,识字写字;二是让学生继续感受家的温馨幸福,知道不仅人类有家,小动物们也有家。

    本课是本组中的第三课,与前面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朗读。朗读指导时要分出层次,首先要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轻快、活泼,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本课是学生入学以来出现的第一篇篇幅比较长、自然段比较多的童话故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知道为了让读者读起来更清楚明白,许多课文都分成了好多的自然段,让学生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面都要空两个格。

    本课共有四幅插图,插图生动活泼,与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相对应,课文的内容正是图中所表现的画面。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借助插图来读懂课文的内容,观察图中小动物的表情,体会到秋天里小动物们在大自然这个家中的快乐。

    本课的重点还是识字写字。在识字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这一载体的作用,体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字,学会“  ”“  ”两个部首。了解“伞”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3.能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有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晴朗、泥地、把、当做、蚂蚁、池塘、雨伞、快、南方、是。

2.有关秋天景色的图片或录像。

3.“伞”的字理演变过程的课件。

(二)教学思路

1.激趣导入

    本课是本组中的第三课,前两篇课文都是描写人类家庭的温馨幸福,而这篇课文把话题转到了小动物的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谈话围绕本组“家”这个话题引出本课的教学。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家是个温馨幸福的港湾,其实不光我们人类有家,小动物们也有家,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它们又是怎样快乐地享受家的幸福的呢?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篇课文。

2.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自主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教师示范或听录音读全文后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来读文,一边读文,一边画出本课要识的12个字,看着拼音要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教学本课生字时,这些字要重点指导:“伞”是平舌音,“池”是翘舌音,“池”“是”“蚁”是整体认读音节,“快”是三拼音。

“当”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读成四声。

(2)再读课文,了解生字的字义。

    教学时,可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提出本课的生词:晴朗、泥地、把、当做、蚂蚁、池塘、雨伞、快到、南方、是,体现识字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特点。

    让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来检测这些词语的读音,读准这些字音后再来弄懂词语的意思。教学时可问学生:“什么样的天空才是晴朗的呀?与‘晴’相对的词是什么?(阴)‘泥地’是什么地方呢?‘池塘’是什么样的?(蓄水的坑,一般都不太大,比较浅。)与‘快’相反的词是什么呢?”等来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

3.利用汉字的特点巩固识字

    随文识字后,可从词中提出本课要认识的12个字,利用汉字自身的特点来巩固识字。“晴、泥、地、把、蚂、蚁、池、快”都是形声字,“晴”与太阳有关;“蚂蚁”与虫有关;“把”也可表示动作,与手有关;“快”也是快乐的“快”,与人的心情有关;“池”和“地”长得很像,可用形声字的特点来区分这两个字,“池”和水有关,“地”和土有关。“伞”是象形字,是一把张开的伞的形象,上面是伞盖,伞盖下面是伞骨和伞柄。

4.图文结合,朗读课文

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在朗读时,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学生读正确的基

础上要让学生读出感情来。

(1)读好课文的第一段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出秋天里的美丽景色,教师要抓住重点的词语来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如“碧蓝碧蓝”“金黄金黄”“火红火红”等词语突出表达了这种情感,朗读时要着重强调。

(2)读好二三四五段

    这几个自然段在句式上很相似,而且每段都配有一幅生动的小插图,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树叶落在了什么地方,谁把它当做了什么,再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秋天里的一片小树叶却变成了小虫的房子、蚂蚁的小船、小鱼的雨伞、秋婆婆送给小燕子的信,多么生动有趣呀!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上小动物的表情,体会它们快乐的生活,读文时要读出喜悦的心情。“躲”字可看出小虫子的顽皮可爱,“坐”字可以看出小蚂蚁的悠闲自得,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出来。

    “秋婆婆来信了,告诉我们冬天快到了,我们飞到南方去吧!”这句话暗含着一个常识,天气冷了,小燕子必须回南方过冬。读这句话时,要让学生感受到小燕子很着急,因此语速要稍快些。

5.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它们会把树叶当做什么呢?

6.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有5个,其中“叶、坐、自”是以前识过的字,“池、方”既是本课识的字也是写的字。在写字时要指导好学生写好口字旁和三点水旁。口字做旁时要写得小一些,写在横中线的上部分。写三点水旁是学生写字时的难点,两个点和一个提的方向位置教师要做重点指导。“方”字的笔顺是:     方。“坐”字的笔顺是:。

7.活动与练习

(1)“读一读”。这部分只有3个词语。可以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做扩词、说话练习。例如:除了“四方”外,哪些字还可以和“方”组成词?你能说一句话,用上这个“方”字吗?

(2)“写一写”。可以结合写字指导写好这3个词语。

(3)“一边读词语,一边涂颜色”。这是一项综合活动,有两个要求:一是把词语读正确。二是把画面涂上颜色。这不是简单地涂颜色,它包含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词语的理解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因素。因此要鼓励学生把这幅画涂好。

(三)课时安排与内容分配

1.课时安排:3课时。

2.内容分配:第一课时: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准本课生字字音。第二课时:认识本课生字,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第三课时:写字,听写,巩固识字,处理书后习题。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在识字写字时要注意做到识写分开,“叶、坐、自”三个字是已认过的字,只在写字时重点指导书写,在认字时可不必出现。

2.本节课要识的字有12个,教学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经验,有重点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