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报酬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14岁那年修整草坪,邻居巴罗先生以一本书作为报酬补偿给“我”,后来正是巴罗先生的书使“我”走上了人生的成功之路。
课文体现了书籍是人类的最珍贵的财富,一本好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道理。
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叙述的顺序是:巴罗先生还没付给“我”修整草坪的报酬——巴罗先生用书作为特殊的报酬补偿给“我”——巴罗先生的书使“我”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重点叙述的是“我”在巴罗先生家挑书的经过。作者在叙述的时候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让我们明白书籍是“最高的报酬”这一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到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学习兴趣;二是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记叙的方法。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高的报酬”?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书籍是人类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录音带。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的生字较多,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1)关注字的读音
下面的几个字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酬”读,“整”读,“甚”读,“式”读,“偿”读;相反,“财”读,不读。
(2)关注字义
“馆”:古代官员、差吏因公事外出往返,沿途由官办的驿馆负责食宿接待。馆字从食从官,官即官舍,从食则表示提供食宿的意思,故“馆”的本义指专供官员和邮差往返食宿的驿站。后来泛指一般的旅店、客舍,又用做公共房舍的通称。
(3)关注字形
书写“式”的时候,不要多写一撇。
2.阅读指导
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的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讲“我”以修整草坪作为一条生财之路,巴罗先生欠付“我”修剪草坪的钱,这是事情的起因。“一天傍晚他微笑着,又递给我一本关于人类学的书。”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也是事情的经过;巴罗先生让“我”挑选书作为报酬送给“我”,这本《正义永存》深深地吸引了“我”。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尾部分,讲的是巴罗先生的书使“我”迷上了人类学,“我”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高的报酬。”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核心句子,是“文眼”。正是因为巴罗先生的书使“我”迷上了人类学,是书籍使“我”由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清洁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书籍催“我”奋进,是书籍改变了“我”的命运,优秀的书籍比金钱还珍贵,因此说“付给了我最高的报酬”。
3.朗读指导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朗读要以课文的第二部分为重点。在读“自己挑吧,要读,要借,要拿,都可以”这一句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巴罗先生的热情,并心甘情愿地用书作为补偿。在指导朗读“我”和巴罗先生的对话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然后小组内互读,在朗读中重点体会“遗憾”“钦佩”“沉吟”等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几个词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例如:“35年后的今天,当我在大学讲授人类学的时候,我才知道,那年夏天,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高的报酬。”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体会有不同的变化。可以把“我才知道”读成重音,突出“我”在35年后顿悟巴罗先生的良苦用心;可以把“最高”读成重音,强调这份报酬的珍贵,当然也可以把“报酬”读成重音。整个句子还可以读出“我”对巴罗先生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目的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注意“钦佩”的“钦”读音是“”而不是“”。
(2)“写一写”。目的是巩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指导书写。也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听写,如:教师读词义,学生写词语,读近义词或反义词,学生写词语等。
(3)“讨论交流”。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例如:“宵”是夜的意思,所以“通宵”是整夜;可以找近义词,也可以做动作、造句子,也可以查一查、问一问、画一画,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等等。
(4)“读了课文之后,你想对巴罗先生和‘我’说点儿什么”。目的是训练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强调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不要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学生想得有道理,表达条理清楚就可以,教师要调动学生大胆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交流。
(5)“填一填”。目的是让学生对以前读过的课外书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整理。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比一比,看一看谁读的书最多,评一评谁是班级的“小书迷”,以此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
(6)“积累”。要求积累的内容包括三个成语和四个典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查找成语和典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熟练朗读,再练习背诵。
(7)“讨论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书的发展过程,通过把过去的书与今天的书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人类文明与智慧的不断进步。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书籍发展过程的材料,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畅想未来的书是怎样的。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依赖“设疑”这个常规武器,总是认为不设疑就推动不了教学环节的进行,于是将一篇文章掰开揉碎,见词问词,见句问句;或者是依据文章的记叙顺序,从课题开始一直问到底,没有轻重之分,没有难易之别,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设疑”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激趣、疏导、解决课文重难点的作用,因此设疑不在数量多,而在质量精,在于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因为繁多而廉价的设疑,把文章肢解了,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围绕着“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高的报酬”这一核心问题来品读课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主动质疑,可能开始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价值”,需要教师经常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当然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有学生提出:巴罗先生让“我”拿书,难道他付不起钱吗?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关资料
报酬:作为使用别人的劳动或物品的代价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遗憾种不能弥补的损失感到惋惜;对某种过错或不足感到心里过不去。
沉吟:本课指忧郁思索,低声自语。
表达 我来介绍书
教材分析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书的样子”“书有很多种”和“我喜欢的书”,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情景对话的形式呈现的。
“书的样子”这一内容的设计是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书,了解一本书都包括哪些内容。如:作者、书名、目录、封面、封底、插图、出版社等等。
“书有很多种”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书有很多种类。情境中小朋友的对话告诉我们书的种类有:语文类(文学类)、词典(工具书)、美术书(艺术类)、科技类(自然科学类),当然书的种类还有很多。
“我喜欢的书”这一内容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简单地回顾和整理自己喜欢的书有哪些,并通过交流来获取信息,即其他小朋友都喜欢什么书。
本次“表达”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表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与书籍有关的常识,能够大致区分书的类别。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合作。
3.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各类书籍,参观图书馆、阅览室。
(二)教学过程
1.在本次“表达”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课堂上来,为本次“表达”做充分的准备。如果条件允许,这节课可以在图书室进行。
2.引导学生先独立观察书的样子,即一本书包括哪些内容,给学生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发言,并学会倾听,建议教师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便于了解学情,及时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口头描述书的样子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
3.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为书籍分类,这一内容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学生的分类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顺势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后再引导学生正确分类。让学生学习为自己的书籍进行分类,便于查阅。“我喜欢的书”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填写卡片的基础上,练习口头表达。
4.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课堂上可能出现学生只对手中的书感兴趣,而真正的表达训练未落到实处的情况,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表达交流的机会。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参与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予以评价,教师要同时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2.学生在课堂中往往不注意倾听别人讲话,教师要关注学生倾听的情况,注意引导和要求,这是在培养一种好习惯。
建议采取以下活动步骤:
(1)参观图书馆或由家长带领学生去大型书店参观。
(2)引导学生在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书的样子的基础上进行表达练习?
(3)组织学生把书分类并说明分类结果及理由。
(4)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书,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综合学习活动 读书交流会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学习活动的目的是组织学生与他人交流读书心得,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材中设计的“读书报告单”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的不同情况自行设计。
教材中提供的“给书中人物写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敢于与文本对话,敢于与作者对话。例如:“米老鼠,我有话想对你说”这些形式为学生发表个人的阅读体验提供平台,鼓励学生与作者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而这一过程是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生填写“读书报告单”。
教学建议
1.活动前
活动前,要向学生推荐适合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课外书,布置读书任务。目的是为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互相促进,没有认真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收获,学生就难以在交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互动对应能力。
2.活动中
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读书报告单”。学生可以把书本和相关资料带进课堂。
在此基础上,组织好交流活动。学生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读了什么书?对什么内容感兴趣?有哪些心得体会?对书中人物、语言、故事情节等有哪些评价?听者要认真倾听,不要插话。然后自由议论、提问、互相评价。
还可以组织“一分钟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汇报活动。
3.活动后
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读书报告单”展评,评选优秀设计者。
4.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往往缺少毅力,不能坚持长久,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可以采取调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特别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并顺势鼓励和指导。也可以和学生一同阅读某部文学作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便于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学生在选择课外书时,往往凭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存在一定的选择质量问题。教师不要把自己推荐的书强加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情节,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选择故事的开头,或者选择某个情节讲给学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顺势把书推荐给学生。
3.填写“读书报告单”不要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阅读要有一定目的和收获,因此,强调读书的方法和获取信息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