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海的故事——4 海的故事

2008-11-20 浏览量:2798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包小学

6—4海底世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鲜为人知的景象。课文主要写了海底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海底动物各有各的运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梭子鱼游动的速度比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向前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贝类靠扒在轮船上行走;海底水产资源丰富。

    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海底的神秘与丰富。课文语言优美、流畅,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学生缺乏实际的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底的动物、山、峡谷等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大海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感受海底世界的神秘与丰富,并产生对海底世界进行探究的愿望。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11个字。

3.朗读课文,积累词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词语卡片。

2.录音带。

3.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本课要求认识的字较多,教师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增加生字的复现次数。“越”:形声字,从走,跑的意思。本义是度过、超越。引申为跨过阻碍、跳过。

    器”:会意字,器物有口,所以用口形表器物,四口表示众多;犬是善于守物的家畜,从犬表示守物。器是器皿的总称,引申为才能,奇观。

    否”:形声字,从口不声,“口”表示用口说明是非。

私”:形声字,本是禾名,故从禾。后假借为自私和私人之义。

陆”的意思是陆地,即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有时除去江河湖泊)的部分,要与“路”区分开。

(2)写字指导

    底”字不要忘记写“点”。“影”字的三撇间距相同,最后一撇有变化,较长。“靠”字笔画较多,上下两部分以横中线为界。“类”字注意上边的“米”的捺变点。

2.阅读指导

    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把本课上成一堂常识课,只注意对海底进行常识性了解,而忽略了语文训练任务。要注意对语言文字的品味。

    学生阅读课文后,会对海底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因而,可以在读完课文后问学生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然后再逐段朗读,理解课文的词语。第三段可抓住海底的声音;第四段可抓住海底动物的样子、习性;第五、六段可抓住海底植物、蕴藏的资源。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课上运用这些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有条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海底景色的录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所描写的奇异意境。本篇课文语言优美,段落清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3.朗读、背诵

    本课内容丰富,读来生动有趣,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就整篇课文而言,应读得亲切、有趣。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指导背诵段落。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不懂的词查词典”。主要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积累意识。先让学生读读词语,提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之后,同学间再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生词,积累词汇。}

(2)文,说说大海的特点”。使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大海的特点。学生可根据提示进一步总结。在说话练习的下面留出填空练习,既可以为说话练习提供思考的依据,也可以在学生有兴趣的情况下动手试着填一填。

(3)“积累”。主要是使学生能吟诵,阅读积累。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学生有可能对海底的动物有兴趣,课前教师应提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便课堂上更多地交流。由于海底世界距离学生比较远,因此教师要多准备有关的影碟、图片等等。

相关资料

1.天然气。

    指蕴藏在地层内的碳氢化合物可燃气体。常与石油共生,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空洞中,利用钻井开采可得,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

2.梭子。

    梭织机上用以引导纬纱使之与经纱交织的器件。外形根据织机类型而定,一般为两端呈圆锥形的长方体,体腔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