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我从山里回》教学设计

2009-03-11 浏览量:8022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包小学

【教材分析】

《我从山里回》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首山歌热情地歌颂了山里的美景和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的内心喜悦和留恋之情。第一节主要描写了山里的风光美,第二节描写了山里的生活美。诗中有山有水、有香有色、有画有歌、有情有趣,给人以全方位的审美体验,是一首读来上口、唱来动情的山歌。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拓展延伸说话、写话。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了解“支”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通过读、悟、赏、画、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3、 情感目标: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的喜悦留恋之情。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有谁到过深山里,或者到过山村?你能结合你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那里的景色吗?

2、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山寨的图像,您们想看看吗?

3、看过了山寨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山寨真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到大山里,仔细欣赏山里的景色,你们高兴吗?请大家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说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5、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趣导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想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并与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重点学习“支”的字理。区别“瓣——辨——辩——辫”。

4、生字我们会认了,看一看这些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

花瓣  芳菲  山歌  清脆  山茶  米酒  香茶  美味  山寨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相信同学们会把文章读得更好。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6、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小组读,自由读,齐读。

7、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8、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查找工具书,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这些词语。

9、找人说理解词语意思。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用词语。

10、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1、自由读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整理出来,下节课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巩固识字,落实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老师示范,学生仿写,评议学生所写生字,再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手段,巩固识字成果,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并且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习惯。】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从山里回》一课,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大山,一同欣赏这迷人的、让人难忘的自然风光,一同感受山寨里人们的热情好客。

二、品读课文,学生解疑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山寨的哪些景象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中圈画重点词句,细读品味。

【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直奔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山里的美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想象山中美景。

4、指导学生朗读。

现在你就是这位作家,你满身香气,蜜蜂就在你的身边飞舞,你的心情有多愉快,带着这种心情再读第一节。

指名读。评价读。

5、播放山中景色图像,让学生亲身感受山中美景。

6、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一小节。

7、作者把山中美景写得这样生动,你想不想模仿文中的样子把你看到的山中景色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呢?

出示“我从山里回,心头甜又美,山里的-----------,山里的----------。”

8、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山寨里的人淳朴、热情。

9、假如是你来到山里,受到山里人热情的款待,心里会怎么想呢?会有什么感受呢?

10、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动手圈画,意在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思考讨论的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潜心研读,合作探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熟读课文,积累语言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文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3、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选择你喜欢的画下来,多读几遍,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熟读成诵,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整,以及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具体的,进而培养语感,促进内化和积累语言。】

四、自由创作,拓展延伸。

    1、激发创作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美好的景象或事物,你想不想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呢?试着创作小诗。

2、朗诵自己的小诗,与同学共赏,教师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从读到写,读写结合,通过学习领悟本文的写作方法和特点,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作业多样,升华情感

山寨的哪些景象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展开想象,把这种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或者把你想到的景象用画笔画出来,也可以把山寨美景用你动听的歌声唱出来,还可以用入情入境的朗读表达出你对山寨的喜爱。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布置作业,主动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