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海的故事——2 读海

2008-11-20 浏览量:3627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包小学

6—2读海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小诗。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海的特点,从海的蓝、宽、清入手展现自己对大海的神秘向往和热爱,全诗充满了想象和生活的乐趣。

    课文把海作为一条线索,将海的特点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神秘、宽阔、美丽的大海。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感知大海给人带来的乐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课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艺术化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这首诗的作者是周,当时是四年级的小学生。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大海的蓝、宽、清,以及小作者对大海的喜爱。

2.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4.通过对比读的方式感受大海的美丽。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录音机、词语卡片,有条件的地方可准备有关海的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教学本课生字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先组织学生通过范读、领读、借助拼音读等形式将诗歌熟读成诵,之后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两个生字。

(2)注意“礁”字中的四点底的位置。

2.阅读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诗中有些不易理解的句子,如“如果鱼儿身上带着字,就让礁石读写”等,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得到怎样的答案并不重要,毕竟对于诗歌的学习而言,感悟意境最重要。理解课文的方式有很多,本课继续提倡通过配乐、配图等方式来理解和感悟。这种训练学生已经很熟悉,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采取具有新意的方法。

3.朗读、背诵

在自由读的基础上,可进行想象读,也就是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画面。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主要对学生进行巩固词语的训练,另外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能够进行积累。这个练习活动先请同学读一读,再来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积累同义词。

(2)“读一读,你又想到了什么”。这是一道表达练习题,学生要在朗读诗歌、体会情境的基础上完成。表达的内容既可与本诗歌相关,更可以完全脱离诗歌,具有自己的特点。想象是发散思维的一个体现,因而要求可以放宽。这个活动练习主要在学生仔细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

(3)“做一做”。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想象、交流的意识。这个活动练习先请同学们读诗想象,之后把感受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接着让同学背诵,最后小组内互相背诵。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活动练习时,学生可能想象得不够丰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适当地给予启发。

相关资料

字理图

录像井上辘轳打水形。辘的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