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季羡林的一生》

2009-12-15 浏览量:30170

长春出版社>文化>历史文化

 

作  者:蔡德贵

 

字  数:318千字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开  本:16开

版  次:1 印        张:16
I  S  B  N :978-7-5445-1155-1 定       价:28.00
包  装: 平装 购买方式:读者服务部

 

编辑推荐

    由季羡林助手、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蔡德贵撰写。以纪实的手法,详细地讲述了季羡林先生曲折的求学生涯,以及他的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再现了一位治学严谨、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界泰斗的形象。

内容简介
    

小引

 

        200399945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解放军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说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渊博的学识和不断创新的治学精神,堪称学界楷模。在不到2年的2005729上午9时许,他又到解放军301医院康复楼探望季羡林先生,祝贺他的94周岁生日。温家宝对他说:“您的《留德十年》和《牛棚杂忆》我都学习过。去年我访问德国时还专门引用您的一段话: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温家宝还特别说到他“最喜欢的话:真情”,“常讲做人要真情、真实、真切。”季羡林坦承“三真”是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这次短时间的探视和拜访,揭示了季羡林的两个优秀品质:爱国主义和“三真”。在这之后的817,温家宝又写亲笔信,对季羡林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赞誉“先生苦学不倦,笔耕不辍,著作丰厚,学问深刻,用力甚勤,掘发甚广,实为人中麟凤。先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尤为人之楷模。先生的人品深为我所景仰”。高度评价他的学术成就和人品道德。200686温家宝第三次去给季羡林祝寿,给他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还对他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您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充满信心。”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其道德文章、学品人品是国内外学人所称道的。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是出自名门望族,小时候平时很难吃到一次“白的”面食和“黄的”玉米饼子,当然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养育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但是作为一个农民之子的他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他从一个农民之子、淘气少年成长为一个学界泰斗的经历,给无数学子以极大的鼓励。他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既有学识的吸引力,也有人格的吸引力。他的成长会给你留下一个深刻的启迪,他的成功告诉你一个秘诀:成功等于天才加勤奋!

    季羡林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范文澜先生誉为“国宝”。近年来饶宗颐先生说他是“博大长者”。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季羡林研究所成立大会上,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郝斌教授又誉他为北京大学的“镇校之宝”。他学富五车,涉及的领域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翻译学、哲学、教育学等多方面,所通语言近十种,其中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几乎是绝学,其学术著作在文化交流、佛教、语言学、糖史等方面均成一家之言,有传世之作,所出版的散文则平实质朴,充满了真情实感,拥有众多读者,一版再版。多年来季羡林先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人物,也成为年轻学人热爱的老一辈学者。季羡林先生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杰出的成绩?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季羡林先生?除了他个人的内在因素,是否外在的环境在他成才的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年轻人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从一个淘气孩子到学界泰斗,这中间一什么必然性吗?这本书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
     蔡德贵,男,19457月生,山东招远人。197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曾任《文史哲》主编、季羡林助手。主要著作有:《阿拉伯哲学史》、《沙漠里的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学与宗教》、《季羡林传》、《阿拉伯近现代哲学》(主编)、《中国和平论》、《孔子VS基督》等。